《中國能源報》:中國電建水電十局的“老撾經驗”
“一帶一路”戰略強調共同發展,沿線國家不能因為基礎設施落后、能源供應不足而成為戰略發展的掣肘,能源基建投資是一項戰略舉措。中國電建水電十局自1996年承建老撾南累克水電站以來,已扎根老撾區域市場二十余載。老撾南累克水電站作為該局在老撾第一個項目,項目初期險些陷入絕境,而今已成為老撾片區水電建設的中堅力量。中國電建水電十局在老撾的發展史十分具有代表性。
把握機遇 搶灘登陸
老撾水能資源豐富,主要集中在湄公河及其水系支流,開發潛力巨大。正因如此,“一帶一路”戰略中正式提出了把老撾打造成 “東南亞蓄電池”的設想?!皷|南亞蓄電池”是新概念,而中國電建水電十局早在1996年的老撾南累克水電站項目,已提前開始“蓄電池”的打造。
當時,國內工程局按國家政策要求“走向市場”,不能再“等米下鍋”。到國外去干工程是一個艱難的開始。水電十局中標的南累克水電站項目,可以說是水電十局歷史上風險最大、環境最惡劣的一個項目。濕熱的叢林讓很多員工得了陰濕,當地物資匱乏,再加上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幾乎將該項目拉進絕境。最終,水電十局克服了種種困難,保證了南累克水站如期竣工。中國企業的辛勤付出得到了老撾人民的認可,老撾政府將這座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成立后建成的第一座水電站工程面貌印在本國20000基普紙幣上。
南累克水電站建設成功,是水電十局在老撾水電行業發展邁出的第一步,為后續的市場開發奠定了基礎。其后,該公司又憑借其良好的履約,相繼承建了老撾南夢3水電站、賽德2水電站、南立1-2水電站、南俄3、南俄5水電站等水電項目。
與人為善 造福當地
走出國門后,施工企業事實上成為了兩國關系的一種紐帶。注重與當地人交往的方式方法,探索出新的工作方法和思路,能為工程進度推進,解決項目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起到良好的效果。
在瑯勃拉邦省普坤縣大山深處的一個小山村,坐落著水電十局承建的南俄5水電站。當地副村長通潘非常自豪地說:“修水電站前我們村三年之前還只有40多戶200多人,但現在已有119戶707人了!村里很多人家還翻蓋了新房,甚至購買了拖拉機、汽車?!?/span>
村民奔沙瓦也告訴記者,以前村里沒有電,后來這里要建一座水電站,中國公司不但順帶幫修了路還在水電站運行之后幫村里通了電?!拔胰ツ攴w了新房,還買了衛星接收器和電視機,現在我們也能和山外人一樣收看電視節目了?!彼f。
從一開始因拆遷而產生敵意,到后來見面時愉快地互相問候,當地人對身邊的變化看在眼里,對公司的態度也慢慢發生了變化。從最開始的相互不了解、猜疑,到后來融洽相處,攜手建設老撾的美好未來,既是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中國企業身體力行的為當地人造福贏得當地人的信任的結果。這種信任不僅降低了溝通成本和管理成本,對推進項目進度和后續市場開發也有明顯幫助。
轉型升級 布局未來
老撾南歐江流域水電站是中國電建在海外推進全產業鏈一體化戰略實施的第一個投資項目,也是中資公司在老撾唯一獲得全流域整體規劃和投資開發的水電項目,具有不可復制的獨特性。
而水電十局目前在南歐江7個梯級電站開發中獨占二三四五級,不能僅僅搞完工程,交了鑰匙就大功告成。市場前景廣闊的水電站運維,成為公司的不二選擇。
在完成了老撾境內第一個水電投資BOT項目——老撾南俄5水電站的建設之后,水電十局繼續承擔了該水電站運行維護工作。該水電站裝機容量為2×60兆瓦,2012年12月2日正式才進入商業運營期。從施工管理到運維管理,水電十局一度面臨人才空缺等問題,但十局人大膽實踐,敢于創新,以引入信息化管理為突破口,一舉實現了基層水電廠從決策人員到各部門、車間(班組)等生產業務計算機網絡化管理,為電站的安全、經濟運行創造了良好的內外部環境。南俄5電站投運以來,設備狀況良好,運維工作有序,截至目前,已累計發電超2億度。平穩安全運行超1200天,為老撾政府帶來了實惠。
主動求新、求變,讓水電十局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走出了一片天。目前,水電十局老撾片區總產值占到該公司總產值的30%,老撾區域經理部每年聘用的外籍雇員達到2300多人,已超過中方員工總數,為推動老撾當地經濟、增加當地就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隨著東盟一體化進程的推進及中國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和互聯互通,老撾政府開始了從“陸鎖國”向“陸聯國”的戰略轉變,老撾經濟發展將步入一個新的時期。放眼未來,依托中國電建,水電十局在老撾的發展前景將更加廣闊。
網址鏈接:http://www.china-nengyuan.com/news/96697.html